找到相关内容942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牟宗三的佛学判教及其内在理据

    闻熏习为客,故虽有如来藏自性清静心一观念,但亦却不能真正成就无执的存有论。牟先生言:“在涅盘还灭中可有清净依他底呈现,此即函有一‘无执的存有论’。但因为成佛无必然可能底超越根据,故此无执的存有论亦不能...》所提出之‘心’乃是超越的真常心,此真常心是一切法的依止;所谓一切法,乃是包括生死流转的一切法,以及清净无漏的一切法。这一切法的两面,都依止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,……一切法都依止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,就...

    赵卫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2959611.html
  • 大乘佛教本体论的演化轨迹

    唯有一真实”。⑤《胜曼经》最后指出: “一常”之如来性是众法本体, 是一切“有为法建立者”, 故“如来藏者,是法界藏、法身藏, 出世间上上藏、自性清净藏”。由此可见, 经中所说的如来藏具备了完整的客观...没有“自性”, 这便是“空”。释尊的这一思想, 就是佛教世界观、本体论的初源。从部派佛教至大乘佛教都在讨论这个“空”字。大乘佛教的历史可分前、中、后三期。前期在时间的跨度上, 约当公元元年至二百年左右...

    毛忠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5459637.html
  • 近代中国佛教的反传统倾向与日本的“批判佛教”

    基体”。  以隋唐佛教心性论的四种范式为例。在天台宗的“一念无明法性心”本体、华严宗的“自性清净圆明体”、禅宗的“自心”之中,“心体”是与“理体”合一的。在这些本体之中, 充当诸法之本体的不再单纯是理体...应当的本质。此即上述引文所论。其二,“本寂”指“自性涅”。吕先生明确说: “‘性寂’一语, 在汉译的佛典里通常作‘自性涅’。”[2 ] (p11423) 所谓“自性涅”为唯识学所立四涅之一, 是指菩萨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5659638.html
  • 觉意三昧与四句无生门

    生法中,不来不去,不合不散,是因缘合和,故实无有性相生灭,求心了不可得,客尘烦恼,心性本净,这就是《大智度论》的心念的生、住、灭之实际是自性清净、无相的观心法门。与般若相应而观一念心不可得,在反观心念是...无性无相,智者能知,智者虽观是心生灭相,亦不得实生灭法,不分别垢净,而得心清净,以是心清净故,不为客烦恼所染,如是等观内心观外心,观内外心亦如是。[14]   “菩萨云何观心念处”是属于《释禅波罗蜜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3359901.html
  • 中峰明本的看话禅思想

    大乘佛教佛性论为理论基础。按照这一理论,众生生来就具足与佛一样的本性,称之为真心、本心、佛性、自性等,它本来是清净无染的。达摩在《二人四行论》中讲:“深信含生同一真性,但为客尘妄覆,不能显了。”道信曾...的就是“心”:“禅宗乃传一佛大觉圆满之心也。”[8]明本所讲的与禅宗史上所强调的“心”一样,都是指自性清净的真心,而非烦恼染污的妄心:“参学之士不知此心空寂,本来清净,于一切法元无取舍,只贵翻身一掷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1859946.html
  • 熊十力《新唯识论》析论

    。相对而言,大乘如来藏系统,如印度晚期的如来藏系统的经籍,中国的天台、华严及禅三宗,对于佛家所重视的心体(如来藏自性清净,亦即佛性)就有更完整更合理的安排和交待。另外,如熊先生所提及的,有宗所特别重视...的,而由于佛教以为所有因缘(条件)最后只是人的妄执,因此,既然所有事物都由这些不真实的因缘组成,所有事物最后都没有独立实在性(无自性),换言之,都是空的,所以,“缘起”之义就即是“性空”(无自性)之义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5560047.html
  •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

    体验空寂心体的般若直观。主体依靠空寂体上的能知就可以证悟自性清净的“如如不动”之心体,这便是“见性成佛”。这样解释的“知”实际上是“觉”义。在神会看来,心体本具智慧,智慧自然能知;能知之般若智慧照空寂本...沉降”于众生之心中。就理体与心体结合的紧密程度而论,这三种心性论范式之伺仍然是有差别的。华严宗的“自性清净圆明体”最接近于《起信论》的如来藏真心之说,从“一心”、“一真法界”等等同义用语中就可看出其偏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0160224.html
  • 《起信论裂网疏》思想探微

    条件变现万法而不变自性清净,同时依他似有、遍计情有尽管千差万别,但差而无差,由依他无性、遍计理无,当下归于真实性。"不动本而常末",是指如来藏真如心随缘变现万法,但不变真实性之本(清净自性),虽不变...区别在于二者对真如概念的理解截然不同。在唯识宗那里,真如指无为如性理,它指称圣智所证超越的形而上境界,真如"凝然不作诸法",因它不是实体形态的自性清净心,而《起信论》所讲的真如则是指如来藏自性清净心,含...

    单正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5260449.html
  • 世尊的安那般那到天台六妙法门

    不可得心源,即知万法皆无根本,或观心时,虽不得心及诸法,而能了了分别一切诸法;虽分别一切法,不著一切法,成就一切法,不守一切法,以自性清净,从本以来不为无明惑倒之所染故”。  这是中国佛教从般若学向佛性...精勤思惟,是名四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。复次,比丘!空闲林中,离诸愦闹,是名五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。” [4]  以上这五条件与后来天台宗修习止观前行二十五方便有相似之处,它可归结为持戒清净、息诸缘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460571.html
  • 希解、觉域、觉囊、郭北、夏鲁等教派

    清净,自性而住,自性元成。他是法身、法界、真如性。界智无分别自证自明之胜义谛,是法身无边功德之本性,是非空非不空之大空(《了义海论》261页)。若胜义只有空性,即无佛一切智慧德相之所依─法身,亦无报化身...心间咒字。   (75)印契:指佛菩萨手中所执法器,作为即事表理之象征。   (76)胜义三宝:非世俗之三宝,佛如虚空,法为清净光明,僧为自觉智,皆为自性三   宝。   (77)百部天尊:《密集》说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2760604.html